以下是 中医古籍 肘后备急方 第 42 章(节) 介绍了:
葛氏记载的,治疗男子阴部突然肿胀疼痛的方剂。
艾灸足大趾第二节下方横纹的正中央,灸五壮(古代艾灸计数单位,一壮指燃尽一个艾炷),效果很好。姚氏说,艾灸足大趾根部,灸三壮。
另一个方剂,取桃核中的桃仁,炒熟后研成粉末,用酒送服,剂量如弹丸大小。姚氏说,服用不超过三次(即可见效)。
又一个方剂,取灶膛中的黄土,研成粉末,用鸡蛋黄调和后,敷在患处。也可以将蛇床子研成粉末,用鸡蛋黄调和后敷在患处,效果也不错。
再一个方剂,将芜菁根捣烂,或者(用)马鞭草,敷在患处,效果都很好。姚氏(记载的方法)与此相同。
另一个方剂,取六根鸡的羽毛,烧成灰,再取蛇床子研成粉末,将两者按同等分量混合后服用。同时根据阴囊左右肿胀的情况,取药末敷在阴囊上,效果很好。姚氏的方剂中,没有蛇床子这味药。
小儿患阴疝(指阴囊内睾丸或精索等部位的疝气),发作时会肿胀疼痛。
按照仙翁之前记载的艾灸方法,根据阴疝疼痛的左右侧进行艾灸,就能痊愈。
(治疗阴部)突然像针刺一样疼痛的方剂。
只需服用生夜干(即射干,一种中药材)榨取的汁液,促使病邪排出;也可以服用丸药促使病邪排出。(有人)说可制作走马汤(一种急救方剂),该方剂也记载在治疗尸注(古代病症名,类似慢性传染病)的内容中。
阴囊内的睾丸突然收缩入腹中,疼痛剧烈如要死亡,这种病症名为阴疝。
取野狼毒四两、防风二两、附子三两,将附子烧制后,与其他两味药一起研成粉末,用蜂蜜调和制成丸剂,每次服用三丸,大小如梧桐子,白天黑夜各服用三次。
阴茎内部突然疼痛难忍。
取雄黄、矾石各二两,甘草一尺,加水五升,煎煮至药液剩下二升,用此药液浸泡阴茎(以缓解疼痛)。姚氏说,该方也可治疗(阴茎)肿胀如斗的病症。
葛氏记载的,治疗男子阴部疮疡溃烂的方法。
煮黄柏(药液)清洗患处,之后再用白蜜涂抹在疮疡处。
另一个方剂,取黄连、黄柏,按同等分量研成粉末。煮取肥猪肉的汁液,用汁液浸泡疮疡后,将药粉撒在患处。姚氏的方剂是用蜂蜜煎煮甘草,研成粉末后涂抹在患处。近来见过有阴茎头部肿胀、颈部疮疡快要断裂的患者,用猪肉汁液浸泡后,再按照姚氏的方剂用药,立刻有神奇疗效。
(治疗)阴部腐蚀溃烂几乎快要烂尽的方剂。
取蛤蟆、兔子粪便,按同等分量研成粉末,撒在疮疡处。
(治疗)阴部瘙痒且有汁液渗出的方剂。
将生大豆黄嚼烂后,涂抹在患处,该方也可治疗尿灰疮(因尿液污染引发的疮疡)。
姚氏记载的治疗阴部瘙痒生疮的方剂。
将胡麻嚼烂后,涂抹在患处。
葛氏记载的治疗阴囊下方潮湿瘙痒、皮肤剥落的方剂。
取十四枚乌梅、四十文铜钱、三指撮取的盐、一升苦酒(即醋),将这些材料一起放入铜器内浸泡九天。每天用浸泡液清洗患处;也可以煮槐树皮、或黄柏汁液、以及香叶(具体所指需结合语境,可能为某种有香气的药用树叶)汁液清洗,效果都很好。
治疗人阴部生疮、有脓液从凹陷处流出的方剂。
取一小两高昌白矾(高昌地区产的白矾,品质较好),捣成细末;取与白矾同等分量的麻子仁,研碎;在瓷器中加入一合炼制的猪油,将白矾末、麻子仁与猪油混合搅拌成药膏。然后取槐树皮,切成段煮成汤,用汤清洗疮疡处,擦拭干净使其干燥,接着取药膏涂抹在患处,再用楸树叶粘贴覆盖,用药不超过三次(即可痊愈)。
此外,阴部疮疡有两种类型。
一种会形成凹陷且有脓液流出,名为阴蚀疮;另一种只是形成疮疡,名为热疮。如果是热疮,就取一两黄柏、一两黄芩,切成段煮成汤清洗患处,随后再取黄连、黄柏研成粉末,撒在患处。
(治疗)女子阴部疮疡的方剂。
将硫磺研成粉末,撒在患处。姚氏(记载的方法)与此相同;也可以将杏仁烧成灰,捣成粉末后涂抹在患处。
另一个方剂,取二分雄黄、二分矾石,分别研成粉末,再加入半分麝香,一起捣匀后敷在患处。姚氏(记载的方法)与此相同。
如果阴部内部疼痛。
取二分煅烧过的矾石、一分大黄、半分甘草,研成粉末后用丝绵包裹,制成如枣子大小的药团,将其送入阴道(或阴部患处),直至痊愈。
如果阴部有息肉突出。
用三升苦酒浸泡五枚乌喙(一种有毒性的中药材,需谨慎使用),浸泡三天后,用浸泡液清洗患处,白天黑夜各清洗三四次。
如果阴部因瘙痒而搔抓,导致疼痛烦闷。
取猪肝加热至温热,送入阴道内,会有虫子附着在猪肝上(从而去除病邪)。
(治疗)小儿头癣的方剂。
取白头翁的根,捣烂后敷在患处,敷一夜;有的会形成疮疡,二十天后即可痊愈。
(治疗)颓疝(古代对疝气的一种称呼,多发生在阴部)的艾灸方法。
只需艾灸疝气发作的部位,再艾灸阴茎上,还艾灸下腹部的经脉处,以及艾灸足大趾的三个部位。每个部位灸一壮,再艾灸小脚趾,根据疝气所在的左右侧进行艾灸。
姚氏记载的方剂。
取二十根杨柳枝,粗细如足大趾,长度三尺,加水煮至非常滚烫。用旧纸和毛毡覆盖在肿胀处,取出滚烫的杨柳枝,交替拄在覆盖物上(以传递热气热敷),这样持续操作,直到肿胀消退痊愈为止。
又(治疗)睾丸疝气的方剂。
将桃仁煮熟后捣烂,敷在患处,该方也可治疗妇人阴部肿胀,药膏干燥后就更换。
《短剧方》中记载的牡丹散,治疗疝气偏坠、腹部胀气的方剂。
取牡丹、防风、桂心、炒过的豆豉、铁精,按同等分量准备。将这些药材一起捣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方寸匕(古代量药器具,约一寸见方的药勺容量)。小儿服用一刀圭(古代量药器具,比方寸匕小),二十天后即可痊愈,效果很好;婴儿服用时,用乳汁调和药粉,制成如大豆大小的药团喂食。
不用药物治疗疝气、必定能痊愈的方法。
让患者自己拿着一枚糯米饼,以及一百根皂荚刺,到民间祭祀土地神的社坛处。先将皂荚刺分发给参与社祭的人,从社官、三老(古代乡官,负责教化等事务)以下的人,每人分发一根皂荚刺,然后拿出糯米饼给众人看,从头到尾对每个人都说:“从社官以下的各位,恳请借针来捶打。” 社祭的人会问:“捶打什么东西?” 患者回答:“捶打人的魁(此处“魁”可能指疝气肿胀部位,为民间通俗说法)。” 向周围所有人都借遍皂荚刺后,将刺全部插在糯米饼上。之后立即拿着糯米饼回家,放在一个地方收好保存,等糯米饼变干后,疝气会不知不觉自行消散,且永远不再复发,疗效极其神奇。
附方:《千金方》中记载,有人阴部发冷,寒气逐渐侵入体内,导致阴囊肿胀饱满,疼痛剧烈几乎要死亡,白天黑夜都疼痛烦闷无法入睡。
取新鲜的花椒,挑选干净后,用布帛包裹起来,敷在阴囊上,使包裹的花椒厚度达到半寸。不久后阴囊就会感觉热气通畅,每天更换两次,直到肿胀消退痊愈。
又(记载于)《外台秘要》中的方剂。
煮大蓟根的汁液,服用后立刻痊愈。
《梅师方》中,治疗突然发生的阴囊一侧肿胀疼痛的方剂。
将大黄研成粉末,用醋调和后涂抹在患处,药膏干燥后就更换。
另一个方剂,将桂心研成粉末,用水调和成一方寸匕的药量,涂抹在患处。
又一个方剂,治疗突然发生的阴囊一侧疼痛。
将皂荚连皮一起研成粉末,用水调和后敷在患处,效果很好。
《初虞世方》中,治疗水疝(疝气的一种,阴囊内有积液)偏坠肿大、位置上下不定且疼痛的方剂。
取不限量的牡蛎,用盐泥包裹严实,用三斤木炭烧至火焰熄灭,冷却后取出二两牡蛎,再取一两炮制成的干姜,将两者一起研成细末,用冷水调和,调至稀稠适宜的程度,涂抹在患处,待小便通畅后,病症即可痊愈。
《经验方》中,治疗男子因内脏气虚损伤,导致膀胱连及小肠等部位气机不畅的方剂。
取一百个金铃子,用温水浸泡后去皮;取二百个巴豆,捶打至轻微破碎;再取二升麸皮。将金铃子、巴豆与麸皮一起放入铜锅内翻炒,以金铃子炒至发红熟透为度,放冷后取出金铃子,去除内核研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钱,不拘时间,用热酒或醋汤调和送服均可;炒过的麸皮和巴豆不用。
《外台秘要》中,治疗膀胱气机急迫、适宜下气的方剂。
将芜荑捣烂,与食盐末混合,两者按同等分量调配,用丝绵包裹成枣子大小的药团,送入肛门内,可能会排出污水样的秽浊汁液,并且能起到下气的作用,效果很好。
又(记载的)治疗阴部下方潮湿的方剂。
取一升吴茱萸,加水三升,煎煮至沸腾三次,去除药渣,用药液清洗瘙痒处,即可痊愈。
又(记载的)治疗阴茎头部生疮的方剂。
用蜂蜜煎煮甘草,涂抹在疮疡处,即可痊愈。
《千金方》中,治疗男子阴茎头部生痈疮、医生难以治愈的方剂。
将乌贼鱼骨研成粉末,撒在患处,效果很好。
又(记载于)《千金翼方》中的方剂。
取一枚鳖甲,烧至酥脆后研成粉末,用鸡蛋清调和后敷在患处,效果很好。
本章 竟
Copyright © 2025-2026 汉医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.
-- END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