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汉医百科 > 首页 > 中医古籍 > 肘后备急

以下是 中医古籍 肘后备急方 第 41 章(节) 介绍了:




章41 治卒得虫鼠诸方
    (白话文)






(后面记载的是瘰疬相关内容?)姚氏说,凡是有肿块,都有对应的病症和治疗方法,患者应当查阅本方剂(的具体内容)。这种病症多发生在头部两侧,有一连串像颗粒一样的硬结。

姚氏的方剂,是治疗鼠瘘(一种颈部淋巴结结核类病症)肿块、疼痛但尚未化脓的方剂。

将柏树叶敷在肿块上,把盐炒热后放在柏树叶上,通过热敷让热气渗透到肿块内部,肿块就能消退。

葛氏记载的,突然患上鼠瘘,有瘰疬硬结但还没破溃化脓却迅速发热的情况,(使用的)快速治疗方剂。

把乌鸡的脚捣烂,或者(用)车前草,敷在患处。

如果已经形成硬结,并且有脓血渗出的情况。

用温热的牛粪涂抹在患处,每天涂三次。

另一个方剂,取白藓皮,加水煮后服用一升药液,(服药后)会吐出像鼠形的秽物(古代认为此类病症与“鼠毒”相关,故有此描述)。

又一个方剂,取一只猫或狸,按照烹饪的方法处理后做成肉羹。空腹食用这肉羹,(据说)能让致病的“鼠子”死亡并排出;如果能生吃(猫狸肉),疗效会更显著。

再一个方剂,取一只中等大小的老鼠,以及像鸡蛋大小的乱头发,用三岁猪在腊月里炼制的猪油一起煎煮,直到老鼠的骨肉和头发都完全融化。(煮好的药膏)一半用来涂抹患处,一半用酒送服,(据说)致病的“鼠形秽物”会从疮口中排出。姚氏说,这是秘而不宣的方剂。

刘涓子记载的,治疗鼠瘘的方剂。

用龟壳、炙烤过的甘草、桂心、雄黄、干姜、炙烤过的狸骨,这六种药材按同等分量准备。将它们捣成粉末,加入蜂蜜调和,纳入疮口中,没有不痊愈的。先通过艾灸使患处形成疮口,之后再用药,效果更好。

另一个方剂,取五升柞木皮,用一斗酒混合后煎煮,煮好后捞出柞木皮。继续煎煮药液,直到药液浓缩到二升,把药液全部服下,(服药后)会有坏死的腐肉排出,病症随之痊愈。

(记载的)另一种疮疡生肉膏(用于促进疮口生肌的药膏)。

取楝树白皮、鼠肉、当归各二两,薤白三两,生地黄五两,腊月炼制的猪油三升,将这些材料一起煎煮成药膏,敷在患处。

(能促使)疮口处生长新肉。

葛氏记载的,如果疮口数量多但疮孔细小,这是蚁瘘(一种类似蚁蛀的疮疡病症)的情况,(使用的)方剂。

将穿山甲(原文“?鲤甲”应为“鲮鲤甲”,即穿山甲)烧制成灰,与猪油调和后敷在患处。

另一个方剂,将十四只蜘蛛烧成灰,敷在患处,效果良好。

(记载的)另一个方剂。

将桃树枝煎煮成浓汁,把疮口清洗干净后,将浓汁纳入疮孔中,这是疗效显著的方剂。

葛氏记载的,如果疮疡长在口腔内。

取向东生长的楝树根,切成细段后加水煎煮,取澄清的药液含在口中。多次吐出药液,不要咽下。

(治疗)肉瘘的方剂。

将槐白皮捣成粉末制成丸剂,用丝绵包裹后,纳入肛门(或疮疡所在的身体下部位置),外敷使用,有疗效。

治疗鼠瘘的方剂。

取石南、生地黄、雌黄、茯苓、黄连各二两。将它们研成粉末,敷在疮口上,每天敷两次。

另一个方剂,取三分煅烧过的矾石,一分炙烤过的斑蝥。去除斑蝥的头部和足部,将(矾石和斑蝥)捣成粉末,用醋调和后,服用半汤匙。片刻之后,致病的瘘虫会从小便中排出。(出自《删繁方》)

附方:《肘后方》中治疗风瘘的方剂。

取一个露蜂房,炙烤到呈现黄赤色,研成粉末。每次使用一钱粉末,用腊月炼制的猪油调和均匀,敷在疮口上。

《千金方》中,治疗鼠瘘的方剂。

取一枚鸡蛋,放在米中(或在米糠中)熬煮半天,取出蛋黄,继续熬煮直到蛋黄变黑。先擦拭疮口上的渗出液,让疮口干燥,再将熬黑的蛋黄纳入疮孔中,敷三次,病症就能痊愈。

《千金翼》中,治疗蚁瘘的方剂。

取十四片穿山甲,研成粉末,与猪油调和后敷在患处。

《圣惠方》中,治疗蝼蛄瘘(一种类似蝼蛄钻蛀的疮疡病症)的方剂。

用槲树叶,烧成灰后仔细研磨,同时用淘米水浸泡另一些槲树叶。用浸泡过的槲树叶清洗疮口,擦拭干净后,将少量槲树叶灰纳入疮孔中。

另一个方剂,治疗所有类型的瘘疮。

将松脂炼制后研成粉末,把粉末填满疮孔,每天使用三四次。

下一页 > > >


上一页 < < <

本章 竟   



中医古籍
返回首页
看古籍用必应

Copyright © 2025-2026 汉医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.
-- END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