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 中医古籍 肘后备急方 第 33 章(节) 介绍了:
葛氏(古代医家,推测为葛洪)治疗突然发作的腰痛(多种证型)、腰部无法俯仰的方剂。
让人直立,身体倚靠一根细竹;测量此人从足底到肚脐的距离,按这个长度截断竹子;再用截断的竹子测量背部,找到与竹子顶端对齐的脊柱中央位置,在此处根据年龄艾灸(年龄多少就灸多少壮);艾灸结束后,将竹子收藏起来,不要让他人拿到。
另一个方剂:取六寸长的鹿角,烧成灰后捣成粉末,用酒送服;若用鹿茸,效果更佳。
又一个方剂:取一枚鳖甲,炙烤后捣成粉末过筛,每次服用一方寸匕,饭后服用,每日三次。
再一个方剂:取八分肉桂、四分牡丹皮、二分附子,一同捣成粉末,用酒送服一刀圭(古代极小的量药工具,约等于方寸匕的十分之一),每日服用两次。
治疗肾气虚衰导致的腰脊疼痛,或因临风而卧、接触潮湿环境被寒气侵袭引发的腰痛;若不及时治疗,寒气会蔓延至腿膝,导致半身不遂、风寒湿痹、肢体软弱无力,需及时治疗,方剂如下。
取四分独活、一枚大附子(炮制)、八分杜仲、八分茯苓、八分桂心、六分牛膝、六分秦艽、六分防风、六分川芎(原文“芎?”中“?”为“?”)、六分白芍、五分细辛、十分生地黄(切片),加九升水煎煮至剩余三升药液,空腹分三次服用;服药后若行走八九里路,可再服一次。需遵守此前的饮食禁忌,连续服用三剂。
治疗各种腰痛,或因肾虚寒冷导致的腰痛、阳痿,方剂如下。
取干漆(熬至烟尽)、去心的巴戟天、杜仲、牛膝各十二分,桂心、狗脊、独活各八分,五加皮、山茱萸、干山药各十分,防风六分,附子四分,将以上药材研成粉末,用炼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。空腹用酒送服二十丸,每日两次;可根据病情增减用量,以有明显疗效为度,此方效果极佳。
治疗胁部疼痛如被击打般的方剂。
取半升大豆,炒至焦黑,加入一升好酒煮沸,趁热饮至微醉。
另一个方剂:取芫花、菊花(用量相等)、半斤踯躅花,装入布囊中蒸至温热,用其熨敷疼痛部位;药凉后更换,反复进行。
再一个方剂:在尾骨(穷骨)上方一寸处艾灸七壮,再在其左右各一寸处分别艾灸七壮。
又一个治疗多年顽固腰痛(时有发作)的方剂。
取十分生地黄、五分甘草、五分干漆、五分(此处“水五分”疑为笔误,推测为其他药材用量或删去)、一尺肉桂,一同捣成粉末过筛,用酒送服一方寸匕,每日三次。
另一个方剂:六七月间采集地肤子,阴干后研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方寸匕,每日五六次。
治疗腰痛牵连到腰脊部、伴有瘀血疼痛的方剂。
取约三升杜仲捣烂,用醋调和后涂抹在疼痛部位;药干后再次涂抹,同时艾灸足跟部的白色皮肉交界处,艾灸三壮。
治疗肾性腰痛的方剂。
取新鲜葛根,直接嚼食,咽下汁液,越多越好。
另一个方剂:捣烂生地黄,绞取三升汁液,煎煮至剩余二升,加入一升蜂蜜调和,每次服用一升,每日三次;若未痊愈,可继续服用。
再一个方剂:艾灸腰眼(腰部两侧凹陷处),艾灸七壮。
肾性腰痛的特点是:腰部像要向后弯折一样,突然转动时会引发疼痛(原文“忽转而?之”中“?”推测为“痛”)。
治疗腰部常年发冷,如同缠着钱币般冰凉的方剂。
取二两甘草、二两干姜、四两茯苓、四两白术,加五升水煎煮至剩余三升药液,分三次服用。《短剧方》中记载此方需温服。
治疗胁部突然疼痛如被击打般的方剂。
用绳子横向测量两乳头之间的距离,将绳子对折后,从乳头处横向延伸,找到与疼痛胁部对齐的绳子弯折处,在此处艾灸三十壮,即可痊愈。此方原本收录在杂治类方剂中。
陶弘景(隐居先生)的有效方剂,治疗腰背痛的方剂。
取一斤杜仲切片,用二斗酒浸泡十天,每次服用三合。
附方(出自《千金方》):治疗腰脚疼痛。
取一升新收获的胡麻,炒至有香气,捣成粉末过筛,每日服用一小升;总计服用一斗后,腰脚疼痛可永久痊愈。用酒、蜂蜜水、肉汤、米汤送服均可,效果良好。
(出自《续千金方》):治疗腰膝疼痛、功能受损。
取鹿茸(用量不限),涂抹酥油后炙烤至呈紫色,研成粉末,用温酒调服一钱匕。
(出自《经验方》):治疗腰脚疼痛。
取一斤威灵仙,洗净晒干后用好酒浸泡七天,研成粉末,用面糊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;用浸泡过威灵仙的药酒送服,每次二十丸。
(出自《经验后方》):治疗腰痛,效果神奇。
取补骨脂(原文“破故纸”)研成粉末,用温酒送服三钱匕。
又一个方剂(出自《经验后方》):治疗肾虚导致的腰脚无力。
将生栗子装入布袋中悬挂晾干,每天清晨吃十余颗,随后吃猪肾粥。
再一个方剂(出自《经验后方》):治疗男子腰膝积寒疼痛,或麻木无力。
取一两菟丝子(洗净后称重)、一两牛膝,一同放入银器中,加入酒没过药材一寸,浸泡五天后取出晒干,研成粉末;用原来浸泡药材的酒,再加入少量纯酒调成糊状,与药粉混合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。空腹用酒送服二十丸。
(出自《外台秘要》):治疗腰痛。
取黄狗皮,炙烤温热后包裹在腰痛部位,直至腰部感觉温暖透彻,多次使用即可痊愈。徐伯玉的方剂与此相同。
(出自《斗门方》):治疗腰痛。
取半两大黄,再加入半两生姜,一同切成小豆大小,在锅中炒至黄色,加入两碗水;凌晨五更初,一次服完。天亮后会排出腰部的瘀血(用盆器接住,形如鸡肝),随后疼痛即可缓解。
又一个方剂(出自《斗门方》):治疗腰部沉重疼痛。
取槟榔研成粉末,用酒送服一钱。
(出自《梅师方》):治疗突然腰痛、暂时无法转动身体。
取一枚五寸长的鹿角、二升酒;将鹿角烧至通红,放入酒中浸泡一夜,饮用此酒。
(出自崔元亮《海上方》):治疗腰脚部位的风寒之气。
取二两(大两)大黄,切成棋子大小,加入少量酥油炒制,待酥油完全融入药材中即可(切记不可炒至发黄焦糊,否则药效会减弱);捣成粉末过筛。每天空腹时,取三大合水,加入两片铜钱大小的生姜,煎煮十余次沸腾后,去除生姜;取二钱大黄粉末放入碗中,用热姜汤调和,空腹一次服完。若有剩余姜汤,可慢慢喝完。服药后会排出冰冷的脓液和较多秽浊之物,排出后病症即可痊愈。
古人用具有一定毒性的药物治病,必会根据患者体质的虚实来斟酌使用,并非不分情况一概而论。姚僧垣(古代医家)早年为官时,梁武帝因发热想服用大黄,姚僧垣劝谏道:“大黄是药性峻猛的泻药,陛下年事已高,不可轻易使用。”梁武帝不听,服用后险些病危。梁元帝常年有心腹疾病,众医都认为应使用药性平和的药物,慢慢调理疏通。姚僧垣却指出:“陛下脉象洪大而坚实,这是体内有宿食停滞的表现,不用大黄就无法痊愈。”梁元帝听从了建议,服药后果然痊愈。由此可见,如今的医生用一种有毒性的药物治疗多种病症,偶尔治好了病,就宣称此方神奇;若治疗失误,却绝口不提。用药不当的情况如此之多,怎能不引以为戒呢!
(出自《修真方》):神仙养生方剂(治腰痛兼养生)。
取一斗菟丝子、一斗酒,将菟丝子浸泡在酒中,待酒被吸收得差不多后,捞出晒干;再次浸泡,如此反复,直至酒全部被吸收。每次服用二钱,用温酒送服,每日两次;服药后吃三五匙水泡饭压制药性。服用二十一天后,可增加至每次三钱匕。长期服用能使人面色红润有光泽,三年后可使人年老体衰之态转为年轻活力。此药能治疗腰膝疼痛、祛除风邪,长期服用可延年益寿。
本章 竟
Copyright © 2025-2026 汉医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.
-- END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