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汉医百科 > 首页 > 中医古籍 > 肘后备急

以下是 中医古籍 肘后备急方 第 31 章(节) 介绍了:




章31 治卒胃反呕方
    (白话文)






葛氏(古代医家,推测为葛洪)治疗突然发作的干呕不止的方剂。 打破鸡蛋,去除蛋清,吞服数枚蛋黄,干呕即可痊愈。

另一个方剂:捣烂葛根,绞取汁液,服用约一升。

又一个方剂:一种说法是用甘蔗汁,加热至温热后服用一升,每日三次;另一个版本的方剂用生姜汁,服用一升。

再一个方剂:艾灸两手腕后方两条筋之间的穴位(名为“间使穴”),左右各艾灸七壮;艾灸“心主穴”(即内关穴)和“尺泽穴”,效果也很好。

还有一个方剂:取甘草、人参各二两,生姜四两,加六升水一同煎煮,煮至剩余二升药液,分三次服用。

治疗突然呕吐(原文“呕?”中“?”推测为“吐”),以及气逆厥冷的方剂。 用半斤生姜(去皮切片)、四两橘皮(掰开),加七升水煎煮至剩余三升药液,去除药渣。待药液温度适宜时服用一升,每日三次。

另一个方剂:取葛藤(原文“?藤”中“?”推测为“葛”),折断后会流出汁液,用容器接住汁液,服用一升;新鲜葛藤的效果更佳。

治疗突然呕吐不止的方剂。 饮用数升刚打来的井水,效果很好。

另一个方剂:按压眉毛中间的穴位,以激发穴位之气(可缓解呕吐)。

再一个方剂:用物品(如皂荚)刺激鼻孔,插入约一分深,将皂荚纳入鼻孔中,使人打喷嚏,呕吐即可停止。

还有一个方剂:只需屏住呼吸,仰头牵引身体(可调节气机以止呕)。

又一个方剂:取二升优质豆豉,煎煮后取汁液服用。

再一个方剂:将香苏(即紫苏)浓煎取汁,一次服用一二升,效果良好。

还有一个方剂:取三升粢米(即稷米,类似小米),磨成粉末,用井水送服,效果良好。

另一个方剂:用一斤枇杷叶,擦拭去除叶背的绒毛,炙烤后,加一斗水煎煮至剩余三升药液服用;用芦根(煎服),效果也很好。

治疗饭后容易呕吐的方剂。 将二两鹿角烧成灰,与人参一两一同捣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方寸匕,每日三次。姚氏(古代医家)的方剂与此相同。

治疗人突然恶心不止的方剂。 取半斤薤白、一两吴茱萸、半升豆豉、一合米、四枚大枣、二枚枳实、一弹丸大小的盐,加三升水煎煮至剩余一升半药液,分三次服用。

另一个方剂:只需多嚼豆蔻子,或嚼槟榔,效果也很好。

治疗人胃反(一种病症,表现为进食后不久即呕吐)、不能容纳食物,吃完就吐的方剂。 取四两大黄、二两甘草,加二升水煎煮至剩余一升半药液,分两次服用。

治疗人饭后嗳气有酸味,以及胃中泛酸的方剂。 取一两人参、半斤吴茱萸、六两生姜、十二枚大枣,加六升水煎煮至剩余二升药液,分两次服用。

呃逆不止时,将半夏洗净晒干,研成粉末,服用一方寸匕,呃逆可立即停止。

另一个方剂:取六分干姜、四分附子(炮制),一同捣烂,用醋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,每次服用三丸,每日三次,效果显著。

附方(张仲景方剂):治疗反胃呕吐的“大半夏汤”。 取三升半夏、三两人参、一升白蜜,加一斗二升水,反复搅动煎煮一百二十次,煮至剩余三升半药液,温服一升,每日两次;此方也治疗膈间痰饮。

又一个附方(张仲景方剂):主治呃逆、食物无法下咽、头晕心悸的“半夏加茯苓汤”。 取一升半夏、半斤生姜、三两茯苓(切片),加七升水煎煮至剩余一升半药液,分温两次服用。

(出自《千金方》)治疗反胃,进食后立即呕吐。 将粟米捣成粉末,加水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,取七枚药丸,煮熟后放入醋中,细细吞下;若能咽下,呕吐即可停止;用面粉(制作药丸)也可以。

又一个方剂(出自《千金方》):治疗干呕,若伴有手足冰凉,适宜食用生姜,生姜是治疗呕吐的“圣药”。

治疗心下痞满坚硬、不能进食、胸中呃逆呕吐。 取八两生姜(切碎),加三升水煎煮至剩余一升;取五合半夏(洗净去除表面滑腻感),加五升水煎煮至剩余一升;将两种药液混合煎煮,煮至剩余一升半,少量多次服用。

又一个方剂(出自《千金方》):主治干呕。 取一杯羊乳,空腹饮用。

(出自《斗门方》)治疗反胃。 取一个最大的附子,放在砖上,四面用火逐渐烘烤至附子碎裂,放入生姜自然汁中;之后再像之前那样用火烘烤至干,再次放入生姜汁中淬泡,如此反复,直到用掉约半碗生姜汁。将附子研成粉末,用粟米汤送服一钱,服用不超过三次即可痊愈。

(出自《经验方》)治疗呕逆反胃的“反胃散”。 取一个大附子、一斤生姜,将两者切碎后煎煮,研磨成面糊状,用米汤送服。

又一个方剂(出自《经验方》):治疗男女呕吐连日不止,粥、食物、汤药都无法下咽,可使用此“效摩丸”。 取五灵脂(挑选无土石杂质的优质品,用量不限),研成粉末,再用狗胆汁调和制成鸡头大小的药丸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加热的生姜酒将药丸研磨至极细,再用少量热生姜酒将其化开,待药液滚烫时服用;服用前需先煮好温热的粥。左手给患者喂药,患者不可漱口,右手立即给患者喂粥,粥量不宜过多。

又一个方剂(出自《经验方》):治疗呕吐立效的“碧霞丹”。 取四两北方产的黄丹,过筛后与半升优质米醋一同放入铫子(一种炊具)中,煎煮至干;再用三秤炭火将铫子内的黄丹烧至通红,冷却后研成细粉,用粟米饭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。用发酵的米汤送服七丸,无需咀嚼,一次服完。

(孙思邈《食忌》)治疗呕吐。 取一颗白槟榔(煨烤后)、一分橘皮(炙烤后),一同研成粉末,加一盏水煎煮至剩余半盏,服用。

(出自《广济方》)治疗呕逆不能进食。 取二两诃黎勒皮(去除内核,炙烤后)研成粉末,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,空腹服用二十丸,每日两次。

(出自《食医心镜》):主治脾胃气虚、食物不消化、呕逆反胃、汤水无法下咽。 取半升粟米,捣成细末,加水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,煮熟后加少许盐,空腹连汤带丸一同吞下。

(出自《金匮玉函方》)治疗五噎(指气噎、忧噎、食噎、劳噎、思噎,均表现为吞咽困难),心膈气滞、烦闷吐逆、无法进食。 取五两芦根(切碎),加三盏半水煎煮至剩余两盏药液,去除药渣,不拘时温服。

(出自《外台秘要》)治疗反胃:从前(有人)幼年时患此疾病,每次吃面饼、羹粥等食物,片刻后就会吐出。贞观年间,许奉御兄弟及柴、蒋等名医,当时都以医术闻名,奉皇帝命令诊治,竭尽各自所长,最终仍无法治愈。患者逐渐消瘦疲惫,生命垂危。忽然有一位卫士说,服用驴小便疗效极佳。患者早晨服用二合驴小便,之后进食,仅吐出一半食物;傍晚再服用二合,入夜后吃粥,呕吐便停止了。到第二天午时,将此事上奏朝廷。皇宫中有五六人患反胃,一同服用驴小便,很快都痊愈了。此药略有毒性,服用时不可过量,需接取新鲜驴小便,趁热服用二合;患病较久(七天以上)的人,服用后效果良好。后来用此方治疗他人,都能痊愈。

又一个方剂(出自《外台秘要》):治疗呕吐。 取三两麻子仁,捣烂后炒熟,加水研磨取汁,加少许盐服用,立即见效。李谏议(古代官员)用此方,效果极佳。

再一个方剂(出自《外台秘要》):治疗长期呃逆,一次连续呃逆四五十声的病症。 取半合生姜汁、一匙蜂蜜,一同煎煮至温热后服用,如此服用三次,立即见效。

还有一个方剂(出自《外台秘要》):治疗呃逆。 取四两生姜(捣烂),加入二两兰香叶、一钱匕花椒末、四两盐和面,包裹成烧饼,煨烤至熟,空腹食用,服用不超过两三次,即可见效。

(出自孙尚药方)治疗各种呃逆。 取二两橘皮(用汤浸泡后去除瓤,切碎),加一升水煎煮至剩余五合药液,趁热一次服完;若再加一两枳壳(去除瓤后炒过)一同煎煮服用,效果更佳。

(出自《梅师方》)主治胃反,表现为早晨进食傍晚吐出、傍晚进食早晨吐出,反复呕吐。 取七升甘蔗汁、一升生姜汁,将两者混合后分三次服用。

又一个方剂(出自《梅师方》):治疗胃中泛酸。 取四两槟榔、二两橘皮,一同捣成细散,空腹时用生蜂蜜水送服一方寸匕。

(出自《兵部手集》)治疗胃中泛酸,每次酸气上冲如同喝了浓醋。 取一合吴茱萸,加三盏水煎煮至剩余七分水,一次服完;即使味道浓厚,也需勉强服下。近来有人胃中泛酸如被蜇咬般疼痛,服用此方后二十年未复发。

下一页 > > >


上一页 < < <

本章 竟   



中医古籍
返回首页
看古籍用必应

Copyright © 2025-2026 汉医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.
-- END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