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脾、补血,养心、益气、养血安神、调理月经、改善贫血、增强免疫力,主治:疲倦、没力气、不想说话、睡的不香、怕冷
组成
党参80g,白术(炒)160g,炙黄芪80g,炙甘草40g,当归160g,茯苓160g,远志(制)160g,酸枣仁(炒)80g,龙眼肉160g,木香40g,大枣(去核)40g。
用法
口服,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,水蜜丸每次6g,小蜜丸每次9g,大蜜丸每次1丸,每日3次。
功用
益气补血,健脾养心、祛湿。
主治
心脾两虚和脾不统血所致心悸怔忡,失眠健忘,面色萎黄,头昏头晕,肢倦乏力,食欲不振,崩漏便血、心脾气血两虚。
方解
方中黄芪、党参补脾益气,使气旺血生,为君药。辅以当归、龙眼肉养血补心为臣药;白术、炙甘草补脾益气,助参芪补脾以资生化之源为臣药。佐以酸枣仁、茯苓、远志养血宁心安神;木香理气醒脾,使之补而不滞;生姜大枣调和脾胃,以助生化。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。诸药相配,以奏益气补血,健脾养心之功。
运用
临床用于神经衰弱、脑外伤综合征、功能性子宫出血、十二指肠溃疡出血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、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、胃溃疡、更年期综合征、月经不调、闭经、阳痿、脑震荡后遗症、红斑狼疮等。
注意禁忌
有痰湿、瘀血、外邪者,或热邪内伏、阴虚脉数者忌用。
忌生冷食物;忌思虑过度及过劳。
对归脾丸成分过敏者:若出现皮疹、瘙痒等过敏反应,需立即停药。
外感发热患者:如感冒、发烧时服用可能加重症状。归脾丸不宜与感冒药同时服用。同时服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,甚至产生不良反应。
实热证患者:如口舌生疮、小便短赤、大便秘结等热性症状者不宜使用。
慎用人群2.
孕妇及哺乳期女性:需在医生指导下评估用药安全性。
儿童、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(如高血压、肝肾功能不全):建议遵医嘱调整剂量。
糖尿病患者:归脾丸含蜂蜜,可能影响血糖控制。
归脾丸适用于心脾两虚证(如乏力、失眠、食欲不振),需辨证使用,避免盲目滋补。
鼻腔干燥
在长期服用的过程中,有大部分的人可能都会出现鼻腔干燥的一种现象,这大部分都是因为鼻干燥,肺气虚而引发的,所以说在生活中本来就应该特别的注意起来。
2、明显口干
有一部分的患者在服用了一段时间之后,就会发现自己出现明显的口渴现象,甚至对于饮用水都没有任何的需求,只要是看到水源就会直接选择喝水。
3、明显便秘现象
也有一部分的患者在长时间服用之后就会出现明显的便秘现象,比如说大便比较干燥,甚至也会出现短暂性的消化道症状。
4、肝功能异常
此外也有可能会出现明显肝功能异常的现象,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会导致大家的肌肤出现了明显的干燥感觉,而在停用了一段时间之后,这些副作用就会完全的消失,虽然说它的副作用并不是特别的明显,但是建议大家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来服用。
附注
方中党参含皂苷类,具有兴奋中枢神经、增强机体免疫力及适应性,增加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的作用;黄芪含香豆素,具有加强心肌收缩力、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;当归含挥发油,具有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、增强机体免疫力、补血强身的作用;白术含挥发油,具有强壮的作用。全方主要具有增进胃肠功能、补血强身等作用。
现代研究表明本品主要有抗休克、调节中枢神经功能、增强免疫功能、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。
文献
《饲鹤亭集方》:“归脾丸,治思虑过度,劳伤心脾,怔忡健忘,惊悸,盗汗,发热,体倦,食少不眠,或脾虚不能摄血,肠红疟痢及妇人经带崩漏等症。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枣仁、黄芪、远志、当归、木香、甘草、桂圆肉、大枣、生姜。蜜丸。”
出自《医学六要·治法汇》卷七。具有益气补血,健脾养心之功效。主治心脾两虚和脾不统血所致心悸怔忡,失眠健忘,面色萎黄,头昏头晕,肢倦乏力,食欲不振,崩漏便血。
健脾丸和归脾丸的区别
健脾丸同归脾丸的区别主要在于:
1、健脾丸含健脾消食之药,是用来消积化滞的,主要用来治疗脾虚食少不振、腹胀、、食少便溏。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、腹胀、大便稀溏等等症;
2、归脾丸主要是用来补气养血的,健脾养心,主要针对心脾两虚引起的气短心悸、失眠多梦、头昏头晕、肢倦乏力、食欲不振等,因气血不足所引起的疾病,如面色苍白、乏力、失眠、健忘、面色?白、肢体麻木、出血。。
适用病症不同
健脾丸更适合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,如消化不良、胃肠功能较弱的人群;而归脾丸则对既有脾胃虚弱又伴有气血不足、心神失养等表现的患者更为适用,如长期失眠、神经衰弱且伴有脾胃不适者。
健脾丸多由党参、白术、陈皮、枳实、山楂等组成;归脾丸主要包含党参、白术、黄芪、当归、龙眼肉等药物。这也导致了它们作用机制的差异,
见效时间不同
健脾丸通常见效比较快。归脾丸见效相对缓慢。
中药归经
健脾丸入脾胃两经;归脾丸入心脾两经
从禁忌证看,
健脾丸不适合湿热内蕴或实热证患者;
归脾丸则禁用于感冒发热或阴虚火旺者。
归脾丸和人参归脾丸的区别
归脾丸和人参归脾丸都是中成药,主要用于调理心脾两虚、气血不足等症状。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分、功效和适用人群。归脾丸使用党参,药性平和,适合气虚症状不明显的患者;人参归脾丸则使用人参,补气效果更强,适用于气虚症状明显的患者。
归脾丸和人参归脾丸虽然功效相似,但在具体使用时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选择。归脾丸药性平和,适合长期调理;人参归脾丸补气效果强,但需注意避免上火,不宜长期服用。
人参归脾丸含人参,补气更强,适合气血两虚,有强大的补气功能;人参归脾丸补气养血、健脾养心的作用更强,尤其在补气方面,用于气血不足、面色萎黄、月经量少等症状。
人参用于治疗心脾两虚、气血不足所导致的心悸、失眠、健忘、气短,月经淋漓不尽,崩漏(月经大量出血者为“崩”;出血量少,淋漓不绝者为“漏”)等,
归脾丸则侧重健脾养血,适合脾虚血亏。益气健脾、养血安神,用于心脾两虚、头昏头晕等症状。心悸气短、失眠多梦、肢体困倦乏力、食欲不振以及崩漏、便血、神经性官能症等症状。
性状:
人参归脾丸为棕黄色的大蜜丸,气微香,味甘。
归脾丸为棕褐色的大蜜丸,气微,味甘而后微苦、辛。
适用人群:
人参归脾丸适用于气血不足且元气虚损较明显,症状较重的人群。
归脾丸更适合心脾两虚、气血不足症状相对较轻,或体质稍平和的人群。
使用禁忌:
身体壮实不虚者忌服人参归脾丸。
归脾丸使用禁忌尚不明确,但仍需根据个体情况遵医嘱使用。
归脾丸能祛湿吗?
归脾丸的主要功效是健脾益气、养血安神,其祛湿作用较弱,需结合具体体质和病情判断是否适用。 归脾丸组方含党参、黄芪、白术、茯苓等成分,虽有一定健脾利湿的辅助效果,但并非专门针对祛湿的中成药。
脾虚夹湿:若湿气因脾胃虚弱导致运化失常,归脾丸可通过健脾间接改善湿气,但需长期调理。
单纯湿气重:若以湿邪为主(如头身困重、水肿明显),建议选择参苓白术散、二陈丸、
香砂六君子等针对性更强的药物。
如需祛湿,可用:陈皮(芳香祛湿)、姜半夏(利水祛湿)、白扁豆(祛湿)、当归(补血祛湿)、白术(干燥祛湿)、白芍(补血祛湿)、川芎(活血祛湿0.5克必须搭配3克白芍5克大枣2克当归) 、黄芪(健脾补气祛湿)、山药(健脾祛湿补五脏虚劳)、木香(芳香祛湿)
归脾丸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
归脾丸的功效和作用通常是益气健脾、养血安神、调理月经、改善贫血、增强免疫力等。建议遵医嘱用药,若有不适,及时就医。
1、益气健脾:归脾丸中的党参、白术、黄芪等药材,具有补气健脾的功效,可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,改善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、腹胀、便溏、肢体倦怠等症状。
2、养血安神:该药中当归、龙眼肉等成分,通常能补血养血;远志、酸枣仁可宁心安神,适用于心血不足引起的心悸、失眠、多梦、健忘等症状。
3、调理月经:归脾丸常用于治疗女性气血两虚导致的月经失调,如月经量少、色淡,或经期延长等问题。
4、改善贫血:归脾丸能补气养血,促进血红蛋白生成,提升红细胞数量,改善因贫血导致的面色苍白、心慌气短、易疲劳等表现。
5、增强免疫力:长期服用归脾丸可通过调理脾胃、补益气血,增强机体的正气,提高人体的免疫力,帮助身体抵御外邪入侵。
日常生活中,应避免食用油腻、生冷、辛辣食物,如肥肉、冰淇淋、麻辣火锅等,以免影响药效。
健脾丸与归脾丸有什么区别?
健脾丸和归脾丸不是一类药,健脾丸是消食剂,归脾丸是补益剂。
健脾丸的药味组成是党参、炒白术、陈皮、枳实(炒)、炒山楂、炒麦芽,健脾开胃,用于脾胃虚弱,脘腹胀满,食少便溏。
归脾丸的药物组成是党参、炒白术、炙黄芪、炙甘草、茯苓、制远志、炒酸枣仁、龙眼肉、当归、木香、大枣(去核),益气健脾,养血安神,用于心脾两虚,气短心悸,失眠多梦,头昏头晕,肢倦乏力,食欲不振。
两者所含药味不同,治疗疾病也有差异,用药前请咨询医生,切勿自行随意使用。
服用归脾丸,是否会引起重金属中毒?
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市场上销售的药品需符合《中国药典》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测的规定,服药时,应按照归脾丸使用说明书服用方法及剂量要求,遵照医师或药师的指导。正确服用归脾丸,不会产生重金属中毒。因此,不要过多担心。
服用归脾丸应当在饭前服,还是饭后服用较好?
归脾丸一般在饭前吃,这样有利于归脾丸经胃消化吸收,发挥其药效。需注意,归脾丸不能随便服用,需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。
归脾丸还有什么其他用途?
研究证实,归脾丸还可用于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(一种免疫性出血性疾病)、慢性苯中毒(长期接触化学物质引发的血液疾病)、甲状腺功能减退、顽固性早搏(持续发作的心律不齐)、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症、肝硬化引发的脾功能亢进、儿童急性肾炎恢复期血尿、心脏神经官能症(检查无异常的心脏不适)、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(造血功能下降)、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。只要符合心脾两虚或脾不统血的中医辨证类型,使用归脾丸就能见到治疗效果。
归脾丸可以用来治疗哪些疾病?
适用于心脾两虚的病症,常见表现有心慌心悸(心跳不规律)、记忆力减退、睡眠质量差、夜间异常出汗或低热、食欲不振、全身乏力、面色发黄或暗沉等由心脏和脾胃功能虚弱引发的问题。
适用于脾功能异常导致的出血症状,具体包括便血(大便带血)、皮下紫斑(皮肤出现紫色瘀斑)、女性月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、月经提前且量多色淡,以及白带异常增多等妇科问题。
归脾丸 竟
Copyright © 2025-2026 汉医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.
-- END --